当前位置: 主页 > 滨湖校区 > 教研课改 > 校本培训 > 合肥滨湖寿春中学教师暑期学习作业
推荐文章

合肥滨湖寿春中学教师暑期学习作业

时间:2014-06-30 10:38来源:合肥滨湖寿春中学 作者:办公室 点击:
  

合肥滨湖寿春中学教师暑期学习材料——

微课程距离你有多远?

【前言】亲爱的老师们,您了解当今教育前沿的改革动向吗?您知道现代科技革命对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冲击和改变吗?在教书育人本质不变的前提下,您的教学手段将有哪些方面的革新呢?我们特别就目前最时新的“微课堂”整理了以下材料,带您一同走进“微课堂”的世界,希望对您的教育教学带来启发和涤新。

【目录】

1】微课堂基本情况…………………………………………………………2

【2】翻转课堂,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 ………………………………………5

【3】十问微课:翻转课堂能否带来教育革命 ………………………………7

【4】几个案例告诉你微课为啥这么火………………………………………12

【5】如何借助“翻转课堂”打造高效课堂…………………………………14

【6】对“翻转课堂”的八个误解……………………………………………17

【7】当前对慕课认识的六个误区……………………………………………20

【8】陶西平:“翻转课堂”与“生成课程”…………………………………22

【9】没有钱、没想好,如何玩转“翻转课堂”?…………………………24

【10】翻转课堂,怎么翻怎么转? …………………………………………26

【11】MOOC课程(慕课)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28

【12】教学微视频制作七大原则 ……………………………………………31

【13】适合中学生的MOOCs网站推荐 ………………………………………32

【14】暑期作业 ………………………………………………………………36

1】微课堂基本情况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三、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 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如表所示):

微课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分类依据

常用教

学方法

微课

类型

适用范围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

讲授类

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谈话法

(问答法)

问答类

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启发法

启发类

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讨论法

讨论类

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

演示类

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

练习类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实验法

实验类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类微课较为常见。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表演法

表演类

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一般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类

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类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类

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2】翻转课堂,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

摘要:近几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被推崇,相比传统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弥补了很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其优势初见端倪,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教育模式的主流模式。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情景么?对着黑板,看着老师,捧着书本,吃着粉笔灰。如果有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可以让您的孩子告别曾经的那种填鸭呆板式教学,你还愿意让您的孩子再经历那样的教学模式么?

那要从现行的教学模式说起,目前我国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来已久,在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下。16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了课堂教学的班级授课模式,经历赫尔巴特与杜威关于教师与学生谁是课堂中心的争论,经由凯洛夫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以来还未曾改变,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介绍课堂教学的原因,就是因为另一种教学模式来了,也许有一天翻转课堂也会如课堂教学一样成为传统,成为经典吧。

那翻转课堂是怎么来的呢?

2007年春,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的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他们把结合实时的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重庆聚奎中学的模式就与其类似,尝试使用视频和学习系统,类似moodle,特点就是视频录制和线下讲解都是教师自身。现在也已经出现了内容产生与应用分离的模式,简言之就是专业机构制作优质课程供中小学使用,与美国可汗学院模式最为类似。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

翻转课堂是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

首先翻转课堂包括两个阶段,先是线上学习阶段,这个部分学生的时间是自由的,受学生自己的控制,可以跳跃式学习,也可以反复学习,这就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再就是线下的学习,这个部分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老师通过引导和答疑,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强化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视频的创建: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重要性和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一样的;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这部分是个性化教学的内容;第三,在制作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等特征,对课程进行把握。

对于课堂活动的组织:就是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学习内容。包括:小型辅导,小型研讨,分组项目等。

    

 

翻转课堂有几个误区,在这里也一并给大家说明一下: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视频也无法代替老师,在线课程只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学生依然需要老师指导,并不是单纯孤立的对着电脑,面对面互动学习依然是重要环节。

翻转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习,都是依靠学生形成的,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总结一句话就是“老师课堂不讲课,学生以自学为主,课上引导与交流,学生学习不辛苦”。

翻转课堂的学习理论是什么?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网站上声明,翻转课堂模式的学习理论是掌握学习法。掌握学习,是美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一种有关教与学的学习方式,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通过实验室和测试的方式证明完成了学习内容,表示该单元学习结束。

掌握学习法是学习者在最佳教学、足够时间条件下掌握学习材料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缩短学生之间差距、照顾学习能力低的学生需要、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形式。

传统教育中的多数教师认为,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是常态分布的,大约有1/3弱的人学习良好,1/3强的人处于中间状态,1/3弱的人勉强及格或不及格。

掌握学习法在实际中还是存在一个问题,群体教学模式还顽固的存在着,所以学生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必须跟上班级群体教学进度。

翻转课堂在吸收掌握学习法以后,也有了一定的改良,自主的群体学习并辅之以个性化的引导和反馈。

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Window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

88%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

67%受访教师表示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

80%受访教师声称他们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

99%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这些数据直接、客观,对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可能比任何文章都更有力吧。

 

3】十问微课:翻转课堂能否带来教育革命

    3月15日在山东济南,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每月一次的“慕课建设和翻转课堂”的观摩研讨会在历下区召开,原定250人的规模,当天来了600多人。这样的盛况同样出现在月前刚刚落幕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微视频大奖赛上。从去年10月发起,大赛主办方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和师范生的参赛视频作品1600余件,视频内容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学年段。语数英、数理化、政史地、美术、音乐、书法、手工制作等所有学科的视频均有涉及。经过教师评审、学生评审和专家评审,从1500个中小学教师的微视频中选出了70个优秀作品,从134个师范生的作品中选出了42个优秀作品。谈及对此次参赛视频作品的总体印象,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说:“这次参赛的微视频质量比过去高很多。”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慕课建设,华东师大慕课中心还将在今年年底继续举行微视频大奖赛,不过这次会以一个或几个模块的知识点的微视频作为评选要求,而不再仅仅是单个的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的一部分。微课是微型的课程,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各种教学资源以及作业检测题等。微课放在网上,供大家共享就是慕课。关于慕课,半年来教育界一直争论不断众说纷纭。有人说,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后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也有人说,慕课、微课只适用于高等教育,难以在基础教育普及。从全国来讲,如果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探索微课算起,至今不过两年时间;而由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牵头成立的全国C20 慕课联盟,在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刚刚迎来自己的半岁生日。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微课能否改变课堂?翻转课堂能否改变教育学的方式?教育的革命是不是真的即将到来?《上海教育》杂志对此独家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

 

微课借助大数据随时了解学生

   1《上海教育》:微课和以往网络视频课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陈玉琨:以往的网络视频课是教师的课堂实录,以往的网络公开课更多强调教师怎么上课,时间比较长,对于学习对象的特点考虑得不是很充分。而微课中的微视频有几个特点,一是时间短,一般7—10分钟,有的甚至只有5分钟,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背后的逻辑是先学后教,引导学生在微视频条件下的自我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二是在微视频当中教师是不出现的,我们要让学生只关注教学内容;三是现在微视频更多地是借助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通过信息平台随时能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学生在过程中要完成进阶作业,教师能了解每个学生和全班情况。现在有些微视频只是把课堂教学进行压缩,所有环节都在微视频里呈现,实际上这个效果是不好的。

 

微课逼着教师去学习、去研究

     2《上海教育》:从全国来看,是从2011年下半年着手探索微课的,至今不过两年时间。您认为经过两年的发展,微课教学的探索实践是否达到了预期?对教学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陈玉琨:可以这样说,联盟成立之初,当时很多学校上传的微视频都不太理想,仅仅经过4个月,这次提交的1600余件作品,质量有明显的大幅提升。已经有案例表明,青岛二中、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杭州第十四中学以及上海市七宝中学,在实验期间,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不降反升的。理论上,学生的知识掌握有课前学习、课中巩固、检测反馈等环节,微课学习为此提供了充分的程序保障,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也更具针对性,教学质量是会提高的。我们认为,教学质量应该是指学生的全面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掌握、思维深化、创造力培养、人格完善等方面。实施微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是有益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

传统课堂首先要呈现知识,大大压缩了师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而现在可以腾出时间。第二,学生在没掌握知识之前,是没有可能去深入思考问题的,现在是有备而来,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充分准备。第三,原来课堂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但翻转课堂无法预设,教师要逼着让自己先于学生去学习、去深入研究,所以说这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微课会不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

      3《上海教育》:现实中我们也听到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微课教学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互动,削弱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开展,您怎么看?

   陈玉琨:这是我特别要重点谈的内容。第一,微课学习和翻转课堂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在微课学习之后,翻转课堂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在交流的深度上比传统课堂更为深入,学生暴露的问题也更彻底。不管是微课还是传统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取决于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如果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肯定会有负面的东西带给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更要注重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加强师德师能。所以,这不是慕课或者微课的问题,而是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问题,它决定了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第二,微课、翻转课堂作为教育的形式,教育本身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微视频使我们的传统课堂更可控,所有的微视频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教师会特别关注思想性的融入。我们慕课中心也特别关注这一点,我最近要去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因为他们要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微课,我们要想办法把思想道德文化的内容呈现出来。所以说,认为微课会影响学生道德思想、影响师生交往,这些观点是先入为主的,是不成立的。  

      美国林地高中翻转课堂的实验也证明,翻转课堂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毋庸置疑,对于道德素质的评价是比较难,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工具,是市教委教研室委托我们做的课题,就是配合绿色指标开发一个学生道德行为评价量表,有前测、后测,会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进行测量和评估。

 

孩子天天看视频上微课会不会厌烦

   4《上海教育》:实践反复证明,网络课程只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因为有新鲜感,可是一旦新鲜感失去,最优秀的网络课程也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味。您怎么看?

   陈玉琨:这个问题就像我们的孩子天天上课也会厌烦,天天做作业也会不愿意。现在我们的微视频更有亲和力,更适合儿童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视频和学生的认知、情绪、爱好契合得更好。所谓的厌烦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更严重,我认为微视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手段。学生回家看视频、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做作业、讨论问题。这一方面要提高微视频讲解的质量、讲解的趣味度,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视频时,最好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前看微视频,每个微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都设计有作业题目让学生完成,叫做进阶作业。可以通过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微视频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写出对微视频内容的摘要或评论;或者对微视频讲解的内容提出问题,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最后,把观看微视频学习和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学业总评价的组成部分。加强过程评价,以此保障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

 

微课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

    5《上海教育》:实施微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有学者担心,在目前的教育制度框架下,让学生课余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是否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陈玉琨:可以说,任何形式的改革,如果在目前的条件下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显然是不可行的,也是不道德的。理论上,微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是不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它只不过是把以往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改成了学习微视频,而课堂上的时间则用于完成作业、解决疑难问题等。现实中,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即使像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这样先行一步的学校,也并没有在一个班上的所有学科都实施翻转课堂;在一门学科内,也不是每一堂课都采用翻转的形式。比如目前他们有一个规定,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个星期内翻转课堂的实施不超过2节课。因而,并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学生非常期待微视频学习和上翻转的课堂。

        其实,我们也可以大胆地设想,如果学生能够在家或者课堂以外的时间学习微视频,为什么就不能改革一下目前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方式呢?为什么一节课就一定是40分钟或者45分钟呢?一节课是可以上30分钟或者25分钟的。这样不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了吗?

        实际上,已经有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在山西新绛中学,上午学校上半天“翻转的课堂”,下午是学生自学的时间,学生可以自主观看微视频,也可以自己阅读书籍,还可以找老师、同学交流,等等。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微课并不会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6《上海教育》:制作微视频是否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

   陈玉琨:显然,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既要梳理知识图谱,又要制作微视频,还要面对高要求的翻转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当然,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有了微视频资源库,有了网络互动平台及时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工作的负担会减轻。

        特定的软件系统及时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减少了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是当前被教师们普遍认同的。减少了教师机械劳动的时间,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了解学生、分析学情等。

       我们正在做《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为教师提供建议,以微视频的方式指导广大教师做微视频。

 

微视频不能替代课堂教学

        7《上海教育》:美国相关研究最新统计,对于慕课成人学习的完成率很低。那么基础教育能否避免这样的情况?对于微视频放在课前还是课后的争论,您怎么看?还有微视频的运用会减少教师课堂教学的作用吗?

     陈玉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基础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慕课学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慕课学习可能更多的是网上学习,属于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学习是和翻转课堂紧密结合的。微视频学习,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翻转课堂,是为了解决微视频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师生和生生的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与深化,情感与心灵的交融,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确立等,都是需要在课堂上完成的。微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实施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联盟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慕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研讨会,研讨翻转以后的课堂该怎么上,怎么更有针对性,怎么保证更充分深入进行互动。放在课后,我觉得这就丧失了翻转课堂的意义。我一直说,这是先学后教的模式,还是应该把学放在前面,根据学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教。

        很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有学科素养的要求,也有教育素养的要求。微视频的呈现既需要对学科知识有高度把握,又需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和接受方式;课堂上,因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显然是要求更高了。

        微视频不能替代课堂教学,它是把知识最高效地传递给学生,把知识教学特别是知识难点放在微视频里。微视频应该说是集中了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是传授知识最高效的途径。微视频本身不改变教学方式,而是在翻转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灵活选择翻转课堂的内容

        8《上海教育》:微视频今后在中小学的实际运用中占多大比重?能够运用在哪些学科?

    陈玉琨:我们联盟学校的微视频已经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段。但应该说微视频在全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这个阶段大家争论比较多。我常常说,班级授课从最初诞生到成为制度花了150年的时间,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不是说微课不能用在所有学科,而是针对我们现在经验不够充分、教师在这方面没有积累的情况,可以从部分学科的部分单元开始做起,等到积累了充分经验,有把握的时候再扩大运用的范围,只要认为是有效果的,为什么不能推广呢?

        同时,我们需要集中全国的力量。哪个学校的哪个方面比较强,我们就让他去做。一所学校完全可以借助平台,利用其他优质资源。我们要求一所学校每个月要提供5个微视频,目前正在对这些微视频进行结构化。

        其实,不是什么学科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问题,而是学科的什么内容更适合翻转教学的问题。比如,适合视频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需要重复讲解的内容、基本的事实和定律、已成定论的观点、基本的方法和规律、基本的演示和操作步骤,等等。而不适合视频学习,必须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思辨性很强的内容、情感性很强的内容、生成性很强的内容,以及必须立足于现场的、有赖于灵感激发、教师风采展示的内容等。

        因而,应该说,任何一门学科中,有的内容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而有的内容不适合。还有,一堂课上,翻转什么,翻转的程度,都是需要根据实际内容来灵活选择的。

        翻转以后的课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针对性增强,教师已经知道学生学习的情况,很快能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而更多地去进行探究和创造,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流在翻转课堂里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也更加充分。

 

翻转课堂会带来考试评价的变革

       9《上海教育》:学生在微视频学习中进行的反馈,如何被纳入考评当中?

    陈玉琨:翻转课堂会带来考试评价的变革,我们称之为,诊断性测试,这也是我们把考试评价改革和翻转课堂放在一起研究的原因。打个比方,我们去看病,我们会把所有不舒服的地方都告诉医生,让医生对症下药。而嫌犯在法庭上面对法官,这个时候都是要保护自己,不让法官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现在我们的考试就是一种法官模式,学生都要保护自己,尽量不让缺点和不足暴露出来,因此这个评价是失真的,应该转为医生模式,把不足的地方都呈现出来,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好地成长,大数据平台可以分析学生的很多问题,暴露出问题。诊断性测试就是这样来的。如果说导致评价模式的变革,那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通过进阶作业,同时了解学生每天的感受,可以找到学生群体性的问题,不同地方学生的问题,优势在哪里,弱点在哪里,以及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学生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以后,我们会提供给学校。在大数据支撑下,判断更准确。以后的考核都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问题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适合用感性模式思考,有的适合用理性模式思考。一个班级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甚至还可以有三种、四种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化

     10《上海教育》: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的结合,是不是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陈玉琨:实践表明是这样的,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化、创新发展,拓展深化;而同时使用导学案,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练习和巩固。

相较于导学案,微视频的优越之处有三点,一是讲解生动。视频上,优秀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解,通关式的作业,显然比起一张纸的导学案来,学生更加喜欢。实践中,学生更多地把导学案看成作业单,并不喜欢,但是没有办法,必须去做。二是反馈及时。无论是课前学习后的作业反馈,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反馈,在网络背景下,都要比纸质的导学案来得及时、迅速,并且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三是易保存检索。电子资料比起导学案来,更加易于学生的保存、检索和复习。

        应该说,微视频学习与导学案学习,都是先学后教的载体,其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有条件使用微视频和网络环境,就使用;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就先用导学案。所以,导学案产生于中国的农村学校;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则起源于美国。背后的原理一样,所使用的工具和载体不同而已。

 

4】几个案例告诉你微课为啥这么火

给课堂交流更多的时空

    在青岛二中,高一语文教师郝敬宏正在上《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文言文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把课文通译一遍,然后分析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而郝敬宏并没有这样上。课前他给学生布置了观看微视频的作业。课上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前15分钟,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学习效果,落实课前情况,梳理巩固课本知识;后面的时间则模拟东盟峰会,让学生仿照文言文课文设计一段外交辞令。学生们跃跃欲试,交流各自的“作品”,还评选起“最佳外交官”。有的学生说:“虽然没有当选最佳外交官,但我知道了论述时要有理有据,要熟悉历史,方能胜出。”

    翻转课堂强调“先学后教”。教师把本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技能整合,做成一段段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进行初步学习。而课堂上的时间,则用来和学生交流微视频上学到的知识,答疑解惑,甚至把知识点延伸出去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微视频是基础教育慕课的重要载体。微视频与网络教学视频最大的不同就是简短,紧紧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讲解阐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微课还能在数据后台的支撑下以进阶作业的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微视频占用的是部分作业时间,而原本用来完成作业的时间则转移到课堂上师生一起交流探究。“微课没有挤压掉师生交流的空间,反而增加了课堂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微课给课堂带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从教师单方面授课变为师生交流互动。”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副主任田爱丽如是说。

    作为本次微视频大奖赛的主办方,华东师大慕课中心正式成立于2013年9月,已联合国内知名中小学(高中、初中、小学各20所)组建了全国C20慕课联盟。至今已发展为高中33所、初中36所、小学31所,遍及全国各地。目前,参与制作微视频的教师约2500人。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堂政治课上,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学生们结合大同市城市发展的个案,把自己放在大同市市长的位置上,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陈玉琨分析,学生在没掌握知识之前不会思考这么多问题,课前微视频的学习让学生上课有备而来,这堂大同市市长的角色扮演课,就让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网络平台建立以后,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微课除了予取予求的视频库,还将用信息化手段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效果,通过微视频后面的进阶作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在温州二中七(1)班的代数式复习课上,学生直接在个人的平板上完成练习,每个孩子每道题的操作都逃不过老师的“法眼”。而且视频教学资源可以反复看,进阶作业完不成,就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如果还没有学会,可以马上请教老师或同学。

    田爱丽还告诉记者,学生在家里看完微视频,完成微视频后面的问题,教师当天晚上就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缺漏入手,针对问题来对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和调整。微课发挥的作用,不止是传播知识,还把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身上来。

 

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手握画笔,在白纸上勾勒出一根根线条,旁白有条不紊地讲解着画法,散乱的线条越来越多,在画笔的牵引下组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镜头拉远,屏幕中出现了六棵树,由简入繁,直观地呈现出一棵素描大树画法的先后过程。和一般的慕课网络视频不同,微视频里没有出现教师,而是把所有镜头都交给了教师想要呈现的技法讲解,整个微视频时间不到10分钟,简洁明了。

    作为从1600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获奖微视频之一,“素描大树”以简约的视觉效果和条理清晰的讲解赢得了大赛评委的青睐。杭州育才中学教师潘春燕谈及自己的作品,坦然承认在刚接触慕课的时候,经历了一个从排斥到悦纳的过程。

    要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微视频,同时又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掌控学生学习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潘春燕告诉记者,从最原始的通过手机边说边拍,到用格式工厂反复转换来缩小视频文件,自己花了很多心思,千方百计为学生呈现更优质的微视频。像潘春燕这样积极研究探索微课的教师在全国还有很多。

    在同样入围的获奖作品中,济南燕山中学教师张晓燕在制作“求平均数”一课的微视频时,精雕细琢了每个脚本。她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例题,以一题多解来引出多种知识概念,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为了在微视频中呈现规范的手写字体,张晓燕一有空就伸着手指在桌面上写写画画练习“指书”,尽可能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时候看得更舒服。在确定视频整体风格的时候,她选择黑色背景、荧光字符,把能否吸引学生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济南文化东路小学教师王永超谈及微视频制作时深有体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作微视频和备课的同时,要深挖教材,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要做到熟记于心,设计有层次和梯度的练习,尽可能地估计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基于学生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情况,教师或进行知识的巩固强化梳理总结,或进行拓展深化,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来驾驭翻转课堂。对此,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邱锋认为,年轻教师在制作教学微视频的过程中,一般会对一个知识点的相关教学资源充分研究与吸收后,才进行录制,这个过程就是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田爱丽告诉记者,在这次微视频大赛上,完全符合微视频各项要求的参赛作品比例不是很高,评审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问题。如不少教师出于课时进度的考虑,把45分钟的一堂课压缩在15分钟以内,文字内容满屏,一页页快翻,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增加;甚至有少部分教师直接把板书、习题上的内容整篇搬进微视频里。

   “微视频在国内刚刚开始发展,经验还不够充分,现在正需要从有把握的学科入手,稳步推进。”陈玉琨表示,“微视频后台大数据建立起来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将来慕课网络平台的视频资源库充实以后,微视频不需要教师每次自己动手制作,别人做得好的视频也可以拿来给学生学习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让学生在快乐高效中成长

    郝敬宏给自己教的两个班出了一份小试卷,测试的内容是针对上一阶段知识点学习的10道题目。在上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二个班则采用了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形式。测试结果表明,第一个班有18个学生完全做对,而第二个班满分的学生足足有27个。郝敬宏兴奋地说:“即使排除两个班的差异,这个结果也可以说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魅力。” 

    而在上海市七宝中学,所有的学科都在尝试微视频学习和实施翻转课堂,在学业水平测试中,2012学年与前一学年相比,成绩得A的学生从59.9%增加到了77.2%,得A、B的学生从92.5%增加到了95.3%,并且学生成绩的离散率大大减少。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比起传统的板书授课,不少学生表示更喜欢微视频这样的学习方式。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孙菲扬过去很不喜欢数学,不仅因为它枯燥乏味,而且很多有难度的解题方式一遍听不懂,教师也不会单独为了某一个学生而再讲一遍。但在翻转课堂上,孙菲扬不仅每天看视频就能学到新的知识,通过网络平台回看以前的微视频也可以弥补学习的遗漏,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解决难题,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动力增强了。

    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一位科学教师以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的形式在另外一所学校借班试教,课后该校的学生都感叹:“我们学校的老师怎么不这样上课啊?”在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一位患自闭症的孩子,以前在班里从不和同学说话。在一节翻转课堂的公开课上,由于这个孩子事先看了微视频,在课堂上这个孩子竟然主动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让教师和家长更惊喜的是,他还向同学和老师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惑。

    从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当中不难发现,在推进慕课建设和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对微视频热情很高,课前的知识点学习更为扎实,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表现也更突出了。

    “微课对教学起到的效果其实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有很大关系。”谈到现阶段微课在国内的发展状  况,陈玉琨客观地回答,“教育质量好不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翻转课堂也是一样。从C20慕课联盟的学校反馈结果来看,微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有些参差不齐,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从有把握的学科做起,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让微课最终实现全学科覆盖,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翻转课堂所带来的高质量教育。”

 

 

5】如何借助“翻转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这段时间,我们刊发了一些“翻转课堂”的文章,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今天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丁念金的文章,谈谈“翻转课堂”和课堂改革的关系。看专家支招怎么借助“翻转课堂”的技术来推动课改。

专家认为,“翻转课堂”是契机,也是挑战,它以信息技术作为外在条件,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颠覆”了课堂,要警惕课改的唯技术化倾向。课堂改革不应被新技术所捆绑,而应当重新思考教育与学习的观念,重建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较多地恢复了古代教学的特征

记者:有人说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中小学课堂——“翻转课堂”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您看来,目前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起着怎样的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丁念金: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成为促进国内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翻转课堂”的变革进程。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实现了“翻转课堂”就够了。从漫长的历史来看,当前的“翻转课堂”较多地是恢复古代教学的一些特征,如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的教学都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都强调师生互动,而且这些特征很鲜明。因此,当前教学变革的方向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翻转课堂”,而应该是更全面、更深入的变革。例如,充分调动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远远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超越课堂——课堂内外的学习都非常重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等。

当然,信息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起到的只是辅助性的作用。在今天,我们不妨以“翻转课堂”为新的起点,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抓手,探索教学体系的重建。

 

 

教学改革的三种阻碍

记者:您曾表述过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中小学课堂改革的忧思,请您结合具体问题谈一下您的观点。

丁念金:我近两年来观察了几所学校的“翻转课堂”实践,发现类似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一起,在国内形成一股教学改革的潮流,这种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同时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其他的相关观察,在我看来,目前,以下三种情况在教学改革中起着较严重的阻碍作用:

其一,较多人的思维过于简单化,简单化到误认为教学体系可以简化为一种刻板的教学模式,靠一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教学的各种问题。其实,教学是非常复杂的,且需要因不同的具体情境而不断地变化,因此,科学地讲,教学是不能模式化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思维简单化、刻板化的产物,并不能带来问题的真正解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许多人并不能逃出“教学模式”的怪圈。

其二,部分教师过于崇拜实践,排斥理论研究,依然保持着“摸着石头过河”的习惯。例如导学案,就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做法,在我看来它并不适合推广:第一,有很好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导学案是多余的;第二,一个班级的导学案是整齐划一的,违背了个性化学习规律;导学案将知识学习分解为一节一节的,这就把学生的学习弄得支离破碎。有些学校在相关改革中取得了成效,实质上是自主学习带来的,而不是导学案带来的。其实,真正有效而且可靠的课堂改革,应该是“造船过河”、“架桥过河”,即各个学校充分地学习和吸收各种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基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成果既有普适性,又有局限性,各个学校只有学习这些成果并结合具体实践加以创造性地应用,才能取得较大成功。

其三,许多教师的观念难以实质性地转变。一些教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传道和授业”上,这些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目前一些所谓的“翻转课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翻转”,在许多情况下,明明学生都已经学会了,教师还是要讲解一段时间。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基本上不是传道和授业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同时教师自己也是终身学习和素质发展者。其中一点,教师自己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要让教师形成这些新的观念,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如何脱离低效课堂

记者:在您看来“翻转课堂”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理想的学习状态有多大差距?

丁念金:长期以来,流行的课堂是非常低效的,低效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师主导和掌控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发展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严重的压制,学习兴趣很弱,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低下;二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导致一些学科教学中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深受束缚,而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跟不上,同时也不能适应学习速度中等的学生,因为同一程度的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和不同的学习环节上的学习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近年来,个性化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许多学校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教材,这些教材比传统教材更适合于个性化学习,主要是适合于学生的选择。一些学校的教师编制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课件,这都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充分开放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更加综合化地应用了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为学生全面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许多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个性化,相反,大部分学校只是在支离破碎地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少量的个性化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由于没有树立明确的个性化学习观念,因此往往还是以整齐划一的方式学习。个别学校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来掌控学生的学习,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被信息技术束缚住了。

 

 

翻转课堂如何个性化?

记者:您一直倡导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背景下个性化学习应当如何进行?

丁念金:我们不能停留于信息技术层面来理解和开展个性化学习,而应该对个性化学习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真正聚焦于个性化学习的观念和操作思路本身。

人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高,花较少的时间就能成功地应对各种相关的考试,还可以有大量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因而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例如,辽宁省的张炘炀,由于善于个性化学习,10岁就考上大学本科,16岁就考上博士生。当然无须倡导这么早就考大学,但这个案例表明,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前提是:要摒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流行的错误观念,当今时代,人的灵魂并不是由少数教师塑造出来的,而是个体在吸收社会文化的过程中自主而个性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的作用。而按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念和思路去做,必然破坏和压制学生的自主性。整齐划一的塑造思路,是工业生产中工人制造产品的思路,结果严重地压制个体内在的成长趋势和历程,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效率又很低下,这正是近现代教学体系的一个深得难以见底的陷阱。

要真正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就要彻底地摆脱上述陷阱。其中重要一点是: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一个前提性条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学生多数时间是自学和自我管理,只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在不同时间分别指导不同的学生,因此,虽然一个教师要指导许多学生,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其指导完全可能。这一点,已经付诸实践,我所发起和主持的“优质学习体系”课题中,要点之一就是个性化学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流行的所谓“分层教学”,其实是一种比班级教学更加糟糕的教学模式,它没有真正解决班级教学中整齐划一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些新的严重问题。例如,同一门学科考试分数完全一样的两个学生,被放在同一层,并不一定合适。因为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环节,如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这两个学生,一个可能感知快一些,另一个则可能理解快一些,他们在各个具体环节上,学习速度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按照同样的速度来进行教学。

在各种深刻的课堂变革中,信息技术既不是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性条件。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有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都要促进和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为之提供指导。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来强有力地推动个性化学习。

 

 

5】对“翻转课堂”的八个误解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合作,选了五所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得多。一位教师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把“翻转课堂”的流程搞清楚,但却可能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从传统教学的惯性中走出来,实施真正的“翻转课堂”。

 

第一大疑惑:

“我们学校没有条件实施‘翻转课堂’”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指软硬件条件,即有没有视频服务器和学习平台、机房够不够用等。有位校长在实施“翻转课堂”前专门找到我,让我帮他们做一个服务器的采购方案,因为她觉得要给学生看微课,需要有视频服务器,还需要有学习平台。我们的项目会为学校免费提供专用服务器和平台,不需要学校自己建。对于其他准备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的学校,我也不赞同购买服务器。

【对策】将微课上传到免费网站

其实有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直接用U盘将微课视频拷贝给学生,或者用网络机房自带的管理平台发送微课到学生手机上,或者直接将微课上传到免费的视频网站让学生回家看。自建服务器来支撑“翻转课堂”,在我看来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做法,至少在初级阶段不必这么做。

 

第二大疑惑:

“家长不让学生上网,我们的学生也不具备自学能力”

国外“翻转课堂”的做法,基本上是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和学习资源,但对中国的家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里未必都有电脑,二是多数家长对孩子上网都持警惕态度。

【对策】三种方法玩转“翻转课堂”

在我们的项目中,存在三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是“家校翻”,即和国外的做法一样,学生在家看微课、做练习,到课堂上讨论。不同的是,教师把微课和学习资源发给家长,由家长放给孩子看。

第二种是“校内翻”,即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都在学校内完成,只不过分成两次课来做。第一次课在机房看微课和学习资源,第二次课回到教室进行讨论(这里说的两次课可以不连堂)。这是我们首推的做法,适用面较广。

第三种是“课内翻”,即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讨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操作比较便利,教师自己就可以掌控。不过这种做法比较适用于有较好软硬件平台支撑的经验型教师。

 

第三大疑惑:

“‘翻转课堂’对文科也许有用,但对我们理科不适用”

实际上,如果我讲座中举的是理科的例子,教文科的教师也会提出类似的问题。“翻转课堂”最早的实践来自于高中的化学课,所以肯定是适用于理科课程的,我们项目中的实验学科既有文科也有理科。

【对策】文科教师照样可以翻转课堂

从多地的“翻转课堂”实践看,人数最多的是数学教师,而实现了“翻转课堂”常态化的是一位政治教师。我本人在自己的大学教学中也多次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既有理论课也有技术课)。因此,在我看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学。

当然,在不同的学科,适用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会略有不同,目前还很难对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环境下的教学给出适用的证明,但这也许正是我们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第四大疑惑:

“翻转课堂会不会增加学生、教师的负担”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提前在家学习,课堂上的时间又不会减少,乍看之下,确实会给人以加重学习负担的感觉。实际上,由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学生在课后几乎不需要做太多的巩固练习,这就相当于把原来课后作业的时间提前到课前的预习,总体上来看,学生并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如果按照“校内翻”的模式,学生前置学习的时间也在课堂内,就更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了。

【对策】在改革基础上充分合作

对于教师而言,的确会增加一定的负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学资源的预备。资源包括微课和其他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尽管微课在国内很火,但适用的微课并不多,尤其是适用于自己学生的微课不多,基本上要靠教师自己制作。加之教师本身对微课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包括选点、设计和录制都需要逐步完善,因此录一节三五分钟的微课花几个小时也属正常,这是目前占用教师时间较多的一块工作。其他一些学习材料也与传统的教学资源不同,是提供给学生看并直接支撑学生学习过程的,因此往往需要教师对现存的资源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变成适用于学生的资源。

二是学习指导的设计。“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看微课,教师若只提供几节微课给学生看,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指导的设计是很多教师不擅长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教师还不会写学习指导,因为他们常常把给学生看的学习指导写成给教师看的教案。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很无趣,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许多教师所不擅长的。

三是练习的设计。“翻转课堂”中的练习不仅要完成传统练习的任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练习的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和安排。例如选择题,每个备选项都应是学生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认知偏差。只有这样的习题,教师拿到统计结果后,才能判断出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了错,这些错误又是由于怎样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实践范围和深度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这项改革中来并充分开展合作,上述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缓解。这是改革初期无法避免的阵痛。

 

第五大疑惑:

“如何设计科学的学习活动”

无论从我自己在大学课堂的实践来看,还是从我所指导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来看,要实施“翻转课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需要协调很多关系、争取各方支持才能完成“翻转课堂”。对于尚未开展实践或刚开始实践的教师,机房、平台、资源等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要真正提升课堂效果的教师,我觉得最重要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个性化指导需求的满足。

【对策】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简单接受

“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发现问题的答案,进而提升总结出相关知识的结构——学习指导就是用来引导和支撑学生思考的,这种发现的过程才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而其在国内实施的最大难度,也在于此。毕竟,我们的教师习惯了按照知识表述的逻辑去讲解,而不擅长依据学生发现的逻辑将知识打散,并用一个个真实有趣的任务将这些知识重新组装起来。

回顾过去十年的教育改革,“以生为本”、“导学案”、“探究学习”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名词,并没有真正实现变革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也反映出教学改革在教育传统和现实条件双重夹击下的艰难处境。“翻转课堂”能否“翻转”这一现状,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第六大疑惑:

“翻转课堂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翻转课堂”另一个实施的困难在于,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传统课堂中,学生虽然也会有个性化的学习困惑,但为了保障教学进度的顺利实施,我们一般会忽视这些个性化的问题,甚至不允许他们表达。“翻转课堂”中,由于存在前置学习和练习环节,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被进一步明确,因而学生期望获得问题解答的欲望更加强烈,如果不能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后续的学习恐怕就不愿意参加了。

欧美发达国家,班额比较小、师资力量比较充裕(有些课堂还配有助教),而国内动辄五六十人的班额,单靠教师一个一个地指导学生恐怕是行不通的。

【对策】多做微课、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多做微课,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成微课,让学生自己选看。但这需要大量的优质微课,短期内无法解决。二是采取同侪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部分的工作,已经有不少实践,如“小组合作学习”、“练评讲教育模式”等,从多数教师的实践来看,在这方面的办法和能力还显不足,至少在我们的项目里,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翻转课堂”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我依然愿意去尝试。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果。无论看多少文章、听多少讲座,都不如亲自尝试。试过,才知道它的味道。

 

第七大疑惑:

“高中阶段教学不适合翻转课堂”

与一些小学、初中“翻转课堂”如火如荼的开展相比,高中段的“翻转课堂”却显得波澜不惊。个别高中的“翻转课堂”也只是在悄悄试水,并无大的动静。据笔者实地采访与考察,认为高中真的不适用“翻转课堂”。

学生不配合。让学生回家看微课,开展自主学习,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运作。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多少还看看;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基本不看,因为看也看不过来。

无法有效突破重难点,无法有效实行因材施教。“有些高中课程内容偏难偏深,教师录制的微课受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只是单一讲授与演示,学生看几遍也不会,白白浪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一位高中物理教师这样评判微课与“翻转课堂”。“原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神态、神情、回答等情况,就能预判教学内容的难易,可及时做出调整;现在的‘翻转课堂’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学生掌握情况,教学针对性反而弱化了。”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忧心忡忡地说。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原先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学习,若数学学得好,可以不用再复习了。现如今实行‘翻转课堂’,就逼迫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外时间学习微课,否则,课堂就跟不上趟。高中课程门类多,学生看完微课,也就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也没有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一位高中班主任如是说。

【对策】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让交流更有效

201311月起,我开始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我上的第一节课是高二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之“新”》。我给学生录制了“基础介绍”和“探讨性问题与阅读指引”两种视频。“基础介绍”视频中,我用相对有趣的话题引出问题。“探讨性问题”视频则围绕关键点发问,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如何理解胡适、鲁迅、李大钊文章的价值;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能“运动”得起来;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并列起来概括,认为其共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你怎么看?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最大的优势是让交流更趋于有效。课上交流时间多了,学生有备而来,参与讨论更主动,发问的层次也不一样了。比如,学生问:“毛泽东为什么看重鲁迅?我们该怎么评价鲁迅?”“那时袁世凯专制吗?”“今天回望胡适、鲁迅、李大钊,谁的人生选择更值得借鉴?”这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以前学生很难提得出来。课下微信即时交流的便利以及参与人数的众多,也是以前的课堂讨论不能比的。

具体“翻转”哪些,要根据学情而定。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历史课都需要“翻转”。目前就历史课而言,基础课、训练课中的难点、复习课中的重点比较适合“翻转”。从反馈看,高三选考历史的学生更需要专题复习课的“翻转”,高一、高二学生则更希望较难理解的重点问题的“翻转”。

 

第八大疑惑:

“农村薄弱地区不适宜搞翻转课堂”

目前,很多人对农村学校课堂能否“翻转”高度怀疑,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没有电脑,而电脑被视为翻转课堂的基础之一。

客观条件来看,对薄弱地区的很多学校和家庭还没有全面的网络支持,全方位“翻转”课堂还不现实,薄弱地区应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改革之路。

【对策】翻转课堂的精髓,是有效运用课堂的互动

翻转教学不应仅仅依赖工具。翻转课堂的重点不在于教师自制相关的授课与练习视频,而是要真正思考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上的互动时间。一般性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将面对面的时间用于解决个別问题。

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翻转课堂也不能一刀切,各地由于学情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应允许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有不同的选择。每个教师都期望找到自己最佳的教学手段,可汗学院创始人的教学手段看似先进,背后也有其自己的内驱力与辛勤探索。一旦动用行政、命令等手段强行推广,我们所接受的可能只是流于表面化的形式,而忽视了其教学思想的精髓和内涵。部分教师或许只会邯郸学步,因此丢失了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

 

7】当前对慕课认识的六个误区

慕课(MOOC)自2012年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得到全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也已成立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诞生了包括学堂在线在内的一批中文MOOC平台,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加盟edX或Coursera等国际MOOC平台并开设了若干门课程。关于MOOC,高呼教育革命者不少,质疑的声音也不小。笔者在这里结合在edX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开设电路原理MOOC的实践,谈谈当前对MOOC认识的6个误区。

 

  误区一:MOOC无非就是“洋电大”,对它的态度应该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只要老师我抓住作业和考试这两个学生的命根子,不愁学生不跟着我走。

  MOOC飞速发展,有其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首先,广大学生对“价格便宜量又足”的高等教育有渴求;其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大数据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第三,世界顶级学校在教育和人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MOOC是这三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从自己角度来说,作为电路原理课程的老师,如果我不能在某些方面讲得比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老师要出彩,我怎么能留得住学生的心?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MOOC的发展,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竞争迅速白热化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在edX平台上最火爆的课程哈佛大学开设的ChinaX。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平台,“有理、有利、有节”地说出自己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观点,毫无疑问,我们将在世界最顶尖人才的竞争中失去话语权。

 

  误区二:MOOC的发展将类似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世界高等教育将面临洗牌,将有大量大学消失,教师失业。

  的确,竞争白热化了。MOOC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般性知识传授的问题。但它不可能替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大学功能。即使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性知识传授也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再进一步说,即使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MOOC,有可能使得高校将课堂教学形式从当前的老师讲、学生听,重新回归充分的生师互动,这无疑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当然,那些没有研究实力、没有产业依托、没有充分实践环节的纯理论教学性大学,可能要担心这个问题,因为MOOC刚好是革了他们的命。

 

  误区三:MOOC的制作不外乎就是老师该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录制好授课视频后,经过精心的后期剪辑、加工即可。

  这种制作方式是所谓的“课程搬家”。也就是说,网上的学生作为第三方,在观看教师给其学生授课的过程。其实,网络环境的学习和教室环境的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对新内容的持续关注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在教室环境中,学生不可能随意走动,他们最多做到头脑溜号。但是在网络环境中,诱惑太多了。学生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因此,MOOC的视频和知识点必须要进行拆分,同时要想尽办法,让每个学习者感受到老师在给他上课,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这里面有很多技巧:老师每周应该有几次视频出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几分钟视频后立刻来一个与之相关的小题目,类似于课堂上的老师提问;每周内容定期播放,类似于学生每周上课;每周作业有提交截止日,过期后不能获得成绩,类似于课程中交作业;在讨论区和同学、老师相互交流,类似于实体课堂中学生们之间的讨论和老师的答疑;完成课程、参加考试通过后,能够获得证书,类似于学习课程拿到学分……

 

  误区四:MOOC其实就是饱含新技术的网络教学,是“天上”的事,和普通课堂教学关系不大。

  是的,你可以始终把MOOC供在天上,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琢磨MOOC的“落地之道”,也就是如何让MOOC对普通课堂产生更多正面的影响。例如一些地方大学就将清华大学的MOOC课程引进到普通课堂里,学生在网上学习清华老师的课,但参加本校的考试,获得本校的学分,有的学校还认可学生在网上取得的清华MOOC学分。

 

  误区五:MOOC只适合有展示度的或者导论性的课程。

  事实上,在edX、Coursera、Udacity这三大平台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分别是电路与电子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些课程的展示度远没有历史、园林、音乐、建筑等课程强,而且一般来说,这些课程在大学内开设的时间分别是大二、大四甚至研究生。因此判定MOOC天生是“水”课是没有道理的。MOOC的高明之处,就是把很多“硬”课上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根据我们的经验,量大面广的内容,或者科技前沿的内容,都很适合以MOOC的形式进行传播。

 

  误区六:有了MOOC,知识的学习就变得快乐而轻松了。

  的确,MOOC都是名校名师讲授,制作精良,赏心悦目。有些内容甚至可以当作纪录片或者电影来看待。MOOC这种形式的确能够适度降低学习难度。但是别忘记,对学生学习的最大制约,不是难度,是拖延症。在实体课堂中,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拖延症。虽然优秀的MOOC也采取了种种类似于实体课堂的凝聚措施,但是毕竟学生的学习还是单人在网上完成的,再加上网络化的学习往往发生在业余时间,在开始的兴奋过去后、遇到困难时、其他工作和学习繁忙时,拖延症就会发作。这是MOOC课程完成率和通过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8】陶西平:“翻转课堂”与“生成课程”

【“翻转课堂”是与“生成课程”理念相呼应的对学习过程的一种重构。“生成课程”把课程“既定的”目标变成“将成的”目标,课程成为师生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翻转课堂”的实践应充分体现“生成课程”的这一理念,而非只求外在形式的改变。《中小学管理》刊载并推荐。】

 

       “翻转课堂”与“生成课程”/陶西平

 

        最近,一位校长对我说,他们高中将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我问他怎么“翻转”?他说:现在上面要求减少课外作业,而且教育行政部门还经常检查,可是学生不做练习怎么应对高考?所以,他们就想让学生课下自学教材,课上腾出时间多做练习。我听了以后,深感如果教育目标不变,那么任何教学改革的模式,都可能难以达到其创新的初衷。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高中的化学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的应用。我认为,“翻转课堂”是与“生成课程”理念相呼应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重构。

 

        “生成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也称“呼应课程”,是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贝蒂·琼斯(BettyJones)提出的。它是针对传统的预设课程而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改革从根本上说是源于教学理念的改变。

 

        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是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或者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教学内容依据规定的课程标准或者教材确定;教学方法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为实现这一规定性的目标而服务;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主要是检验所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是由于过去我们获取知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社会价值,所谓“学富五车”就是仓储式学习的结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预设的教学过程也在发生一定的改变,如启发式教学、小步式自学的尝试等,但从根本上说,这些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还难以彻底脱离预设的窠臼。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知识爆炸,使得知识不仅有量的拓展,而且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同时知识的交融不断促使新学科的产生,我们再也难以单纯地以一个人固有的知识来评价他所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得人们随时可以在云端调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储存知识已经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在这种背景下,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生成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特别注重课程的创造品质和生成品质,强调课程应该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它把课程的“既定的”目标变成“将成的”目标,课程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认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已知的结论性知识的把握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教材成为学生迸发思想火花的资源,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命意义、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为自我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阵地。在这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和谐与统一。

 

        “生成课程”的理念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接受教师的“知识传递”,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内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接受教师的“知识传递”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知识内化”是在课外通过作业练习完成的。而“翻转课堂”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了“翻转”——知识的获得由学生在课下完成,他们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或者阅读文本教材自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短小的视频、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线辅导等为学生提供帮助;而“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有效辅导,同时通过组织多主体、多层面的相互交流,促进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这样,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的功能就发生了改变:它主要不是用来获取知识,而是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课堂不再是预设的过程,而是生成的过程。

 

        由此我想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借鉴国外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但任何新的模式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重在理解其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而不只是其外在形式。

 

 

 

9】没有钱、没想好,如何玩转“翻转课堂”?

亲爱的校长们,老师们:

      最近,越来来多的会议,论坛,通知,比赛和文件,都会提到“翻转课堂”,“微课程”建设的各种事宜。这一次,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双重重视,让已经火热的翻转课堂再一次升温。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新方式,它有待实践中完善,然而,这的确是基础教育界迎来了一次改变的切入口,甚至作为改变某种教育状况的选择。

      无论贵校参加了何种联盟,又或者作为了某某项目的试点,又或者开始了某个信息化科研课题,内在的主动性让我们齐聚于此,真正想对教与学有所改变。

      然而,身处其中,我们却极其容易注重一些外在的结构,而忽略掉某些重要的事情。我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让我们真实地开展起来,让我们能够拥有改变的环境。这就是这封信最想与你分享的

      1、会做微课,重要!但没那么神秘。

      微课,一般来说是短小的视频,或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又或者是一种引导和启迪。微课程,就是把这些微课按照一定逻辑结构串联起来,并且用起来。

      微课,很重要。制作微课的过程突然之间成为了教师培训的热点。但是,制作微课一点儿也不神秘,主要有三种方式:1、录制电脑屏幕或ppt:下载一个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全部搞定。2、用手机拍摄: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操作和场景演示的微课。3、用平板电脑iPad(或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充分运用平板电脑能够记录手写过程的功能,对于需要演算过程配合讲解的适用。(iPad软件:show me 或 explain everything)仅此三种方式。录制微课,一点儿也不神秘。

      即便你自己一个微课都没有录制,也可以用别人录制好的系列微课程。例如,你登入(www.kuxuexi.com)网站,那上面有从小学到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系列微课程。

      因而,自己录制微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两种需求: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录制一些特殊的微课;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录制系列微课程去影响更多人。两种需求不必求全,因人而异。

      2、懂得模式,重要!但没那么死板。

      “翻转课堂”到底在说什么?一言以蔽之:告诉我们课堂统一讲授的部分可以变化为视频形式存在,教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们观看,也可以让学生们回家看,而课堂内的时间可以更多地作为集中讨论交流的时间,也可以作为个性化辅导的时间。

        翻转课堂的成立前提是什么?也就是说这种方式依赖于某种教学和学习的假设。1、学生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帮助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问题卡住的时候。2、学生并不一定需要老师在教室里给他们讲授和传递信息,他们也可以通过视频或是其他方式进行自学。

        这个成立的前提很重要。如果同意了,并引导学生们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我们才能够真正从翻转课堂的模式里跳出来,又深入进去。这对教学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让学生们热爱学科学习,让学生们学会学习,让学生们能够适应新的变化自己做出调整。恩,这三条和翻转课堂有关吗?关系极大,因为这是翻转的根基。但关系也不大,因为这并不一定来源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本源就在那里,它一直存在。这三条难道不是一直以来我们的追求吗?

      3、监控学习,重要!但不那么必须。

      “监控学习”这个词,背后含蓄地表露出教师的不放心心态。作为老师,我也有这种心情。你想,让学生们预习,学生都不一定预习,所以只好硬性要求预习作业,再接下来干脆复习作业来得更实在,渐渐地预习也就被忽略了,而有些学生疲于完成复习作业,也就失去了认真预习的时间,再后来,失去了部分学科自学的能力。这样的现象非常常见。

       现在,不仅仅要让学生预习,还要把课堂内重点的内容变成视频让学生们自己看!这就更没法让教师放心了。因此,我们很容易想把微课程平台系统做成可以监控系统。监控每一个学生是否看了视频(点击监控),看了多久(时间监控)。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去想创设,我们很容易跳入死胡同。君不见,有多少聪明的学生可以边让电脑播放着视频,一边去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或是边看电视。技术上的监控根本就不可能限定人的具体行为更别说思想,监控得越严密,学生们越想打破监控。

       因此,微课程平台重在组织教学和学习活动,而不在于监控。其生产的数据不在于监控所用,而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有用的个性化数据。例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曲线。让自己看得更清楚自己的行为,远比背他人监控的感觉舒服多了。

       再进一步,其实看得见过程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到底生成了多少!也就是说,看完视频,没有任何诱发学习者的活动,学习者将有种莫名的失落。无论此时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请不要忽视平台给我们带来的连接性。能够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远比看完后得到一堆监控数据,而学生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反馈来得好得多。

      那么,什么最重要最核心!我想最首要的是回到你的困惑。

      1、没有钱,如何做翻转课堂?

      信息化的确需要钱,但是钱不是万能的。当我们还愁着如何让学生们有可以看视频的设备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自己的口袋里就有一台非常好的智能手机。一部分地区的数字鸿沟,不是没有设备的问题,而是忽视设备的问题。自带设备,对于很多地区的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是最佳的选择。(自带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也可以是iPad)

      如果经过调查问卷后,学生们拥有智能手机(或iPad)不足50%;那么,我们才需要用另外一种途径去实现。第二种途径就是通过项目经费购买一些便宜的智能手机。(个人建议价格在1000元左右的国产智能手机,这样最合算。)

      其实,除了设备终端,另一方面学校的无线网络环境也非常重要。当然,有的时候学校的无线网络环境并无法有自己决定,归属教育网。那么,家庭的无线网络环境也需要进一步考量。

      2、 不认可,如何做翻转课堂?

      认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很容易忽略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例如在开展翻转课堂之前,教师们是否形成了项目小组,是否进行了培训和内部研讨,学校是否在家长会上做好沟通。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共识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把观看视频作为复习的一种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我们是否允许部分知识内容的讲解交给视频里的老师呢?是允许本校的还是任何视频里的老师都可以呢?

      这些问题虽然简单而短促,但是在项目的进行中需要一步步地回答并且达到阶段性共识,而不是含糊在实践过程中。

      如果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大家对于翻转课堂的认可程度还很低可以怎么办呢?我觉得不应该急着发设备,建网络。而应该从信息化的各个方面慢慢着手,也就是软着入。例如:先建设学校的公众微信平台,让家长们认可新的信息化家校沟通的方式。例如:在教室后先放两台台式电脑,让学生们利用课间时间检索学习,慢慢尝试网络上解决困惑的自主学习方式。例如:在课堂上,一两个问题让学生们掏出手机来百度一下。例如: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有二维码能够让学生们扫一扫,查看学习指导材料。还有很多的类似活动可以先做起来,这些都非常有助于转化共识。

      3、没想好,如何做翻转课堂?

      在有一定共识的基础上,贵校的项目团队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但是很多老师往往会觉得自己还没有想好,这该如何是好?其实,不用怕,边想边做,你们的团队已然走在了前面。

      没有想好如何在课堂外安排时间看视频,那就先在课堂内统一观看吧。慢慢地,放开为课堂内每个人基于一定主题,按照学习单的要求观看视频。渐渐地,放手让学生们在家里的时间看视频,从不太会影响教学进度的单元复习开始,到关系到整个教学流程的看视频预习活动。再后来,开展一些基于主题的翻转单元。就这样,边走边想。又过了几个月,你甚至把部分知识的讲解交给了网络上现成的微课程,而自己把更多的时间集中于个性化了解学生,指点学生。再后来,你甚至发现学生们开始主动自学,并且拥有了很好地基于视频基于网络交流的自学能力。

      因此,没有想好不要紧,但关键在于要紧紧抓住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改变精神。这是一种更开放,更自主,更多元,更大范围的学习共同体的践行。

      这就是翻转课堂,它没有那么玄乎,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都可以去直面,找准契机,不离本源,我们的翻转课堂的实践才会更具意义。

 

 

10】翻转课堂,怎么翻怎么转?

    近来,“慕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段。在中小学,已经有一些学校在进行相关的实践。那么,什么是“慕课”?什么是“翻转课堂”?“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认识这些新生事物对教育的影响?又如何付诸实践?为此,中国教育报以“翻转课堂”作为月度话题,进行系列探讨,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并参与其中。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前不久承办了全国首届“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究竟有哪些不同?“翻转课堂”是否能够成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它的突出效果与主要困难在哪里?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学军中学,从听语文课开始……

 

课堂在怎样“翻转”

    上课铃响之后,高一(12)班的大屏幕上打出课文新伊人,伊人福利在线,在线综合伊人:《啊,船长,我的船长》(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是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执教教师苏丽简单交代一句“同学们先自己看一遍课文”,课堂就只剩下翻动书本的声音——学生开始埋头研习课文。上课前一天的晚上,教师已将自己录制的本节课的教学视频传给学生观看,学生此时的自学也等于进一步熟悉课文。几分钟之后,直接进入师生问答环节,苏丽问:“哪位同学谈一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教师提问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学生同时也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接下来,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和批注。然后邻近座位的四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重点讨论此诗与《殉道者之歌》的不同……

    “过去是老师喂什么吃什么,现在可以自己选菜做菜”,一位学生这样形象地概括“翻转课堂”的特色。记者发现,这种课堂与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先学后教”——从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学(预习)课文;课堂上,再将预习中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教师可直接展示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一会儿,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

    下课后,两位男生补充说,他们的数学课也在翻转,上课直接做题,下课巩固提高——自己消化理解那些公式原理。先看过视频再上课,课程进度比常规教学快一两个课时。一位女生也说,自己觉得数学翻转好一些,视频看两遍,等于上了一轮培训课。不懂的地方,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再去做题,感觉大不同了。

这几位学生都说“翻转课堂”的形式让他们感到新奇活泼,先是自己看视频,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到课堂想办法解决,学习不能偷懒了,无形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欢迎、效果良好”是学军中学师生对“翻转课堂”的一致概括。

 

谁在“翻转”课堂

    尽管有研究者估计,目前在全国进行“翻转课堂”尝试的学校已有上千所,但记者在电话中询问一些教育较为薄弱地区的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看法时,大部分的回答说,只听过或者看过,自己还没有实践过。总体上看,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大力推进“翻转课堂”的还只是少部分学校,“翻转课堂”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杭州学军中学的“翻转课堂”进行得如此顺利,是否因为他们是教育较为发达地区的名校,且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源与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呢?这一点毋庸讳言。在他们2013年12月26日承办的“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在“智慧课堂·一课三构——“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优秀教师展示了9个学科的27堂课。开课的清华大学附中、江苏天一中学、山东青岛二中、天津耀华中学、浙江嘉兴一中、宁波镇海中学等学校,无一不是名校。

    这些学校大多属于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的“中国C20中学慕课联盟”成员。所谓“C20慕课联盟(高中)”,其中的C即China(中国),20是指20所国内著名高中。“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这些学校借助“慕课”平台,目前大部分都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C20联盟成员学校包括广东中山纪念中学、上海七宝中学、上海交大附中、山西大学附中、西安交大附中、南京金陵中学、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湖南长沙长郡中学、西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东北师大附中等20所国内著名高中。他们全部属于试图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的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是C20慕课联盟的倡导者之一,在他看来,名校承担着与全社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责任。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名师只能影响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几十到几百名学生,而依托网络,名师可能影响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学生。而在数字化背景下,名校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翻转课堂”尝试,我国基础教育前沿领域在此方面也可以有较大作为。他建议“名校应该借此机会大胆开展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能走多远

    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师苏丽此前还以“翻转课堂”方式上过《听听那冷雨》的公开课。经过多次尝试,她对“翻转课堂”有了一些感悟,她觉得“翻转课堂”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摸索。她并不主张所有的课堂都要“翻转”过来,一些知识还是需要传授,而究竟哪些学科或者知识点更适合“翻转课堂”的确需要深入研究。

    “我认为,开始阶段的‘翻转课堂’一定要由行政推动”,在杭州学军中学陈立群校长看来,“翻转课堂”是一次重大变革,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些基层教师向记者反映说,他们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某个地区在整体性推进“翻转课堂”,某个学校通过“翻转课堂”提高了升学率,等等。对于这些他们不无疑虑,“翻转课堂”是否会成为新一轮“一刀切”式的课改、折腾教师的“大跃进运动”?或者变成应试教育的新“助手”?另外一些教师则有更多的具体操作困惑。比如,哪些学科更适合“先学后教”式的“翻转课堂”?是不是同一学科的每一部分知识都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例如,英语课如果学生课前没有使用交互式教学软件自学,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对话,语音语法错误是否会越来越多,到头来学生可能只会讲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化学课如果一上来就做实验,学生因为没有牢记反应公式,弄错了化学药剂,试管、烧杯爆炸了怎么办?

  由此看来,尽管“翻转课堂”是大势所趋,但对于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翻转课堂”在中国将何去何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11】MOOC课程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MOOC课程,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随后,MOOC课程日益受到众人瞩目。

  

  诗人徐志摩曾说过:“透过水面,我们看到的都只是折影。”自2012年起,MOOC课程在教育圈里受瞩目度越来越高。打开MOOC中的任何一节课,不仅是学习,更是一场电影级别的视觉盛宴。老师们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光影效果,完全打破了我们之前对在线课程的那种画面粗糙、制作简陋的刻板印象。那么,MOOC课程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制作一节MOOC课程有哪些流程的步骤,背后有什么技巧和窍门?随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次契机,让小编有了这样一次近距离接触MOOC课程制作的机会:清华大学推出首个MOOC平台,并制作相关课程。

 

  一、MOOC课程的拍摄需要哪些准备?

  1.工作人员配置

  首先,拍摄一节MOOC课程,需要这样一个团体,包括:教师两名,助教两名,学生若干,导演一名,灯光一名,制片一名,编导一名,摄像一名,摄像助理一名。由于本次MOOC课程的制作方是清华大学,故本次邀请的主讲教师军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优秀教师,助教和学生军事清华大学在校学生。而说到导演、灯光、制片、编导、摄像和摄像助理,均为业内专业人士。

 

 

  2、装备及设施配置

  录制MOOC课程需要用到相对专业的设备。其中,最关键的是摄像与图像采集。摄像是由NikonD800单反相机的录制功能实现的。单反相机的画面清晰度高于一般的高清摄像机,另外摄像师的专业水准,使得其拍摄效果让观众大饱眼福。

  摄影棚里的设备包括四个顶灯,两个带轨道的追光灯,两个侧灯,两台摄像机。

 

  二、如何录制一节MOOC课程?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我们开始安排机位。主机位的是索尼全高清摄像机(主要负责对整个流程的拍摄),副机位是索尼EX280(主要负责补充画面),两个小蜜蜂话筒,一台70寸的大屏幕显示器(类似于提示器的作用),还有绿幕(为了后期抠图做准备),以及老师使用的电脑等等。

  老师上课的时候面对镜头,通过显示器控制讲课的节奏,摄像师就时刻关注屏幕,对老师的状态进行提示,保证画面的自然和过度完整。录制以后就是剪辑过程了,剪辑师要对录制内容进行选择和区分,使用的也是时下主流的剪辑包装:AE,3D,Premier等等,由于MOOC的课程时间较短,剪辑师就需要根据知识点对课程分集,同时在生物化学一类的课程里,还需要有3D模型对知识点进行更直观的展示,这也是后期包装要做的。

 

  三、工作人员如何看待MOOC课程?

  采访摄像师时,他是这样对MOOC课程录制进行概述的:“每个课程的录制周期在2个 月左右,最近要录制的课程很多,我也比较忙,对我来说,拍摄的技术上并不复杂,而且可以学到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最大的挑战就和老师沟通,如果老师 讲课时眼神游离,就用一些小手势提醒,或其他画面代替。但是有的老师比较强势,不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我就要一遍遍说服他们,这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

  当然,为节约成本,一般摄像师会兼顾剪辑师的角色。“剪辑过程中,我还要加特效,丰富画面,MOOC需要把课程做的特别精细,以及片段化。剪辑时有断的地方,需要加一些小动画,连接起来比较通顺。但是有一些课程对我来说难度非常大,就是外语和计算机语言的课程,我本身不懂这些内容,但是又要按知识点切分,我只能一遍一遍看老师的提供的资料,或者请教老师,非常考验人的耐心。”

 

  四、主讲教师如何看待MOOC课程?

  我们采访到了两位不同专业的教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莉老师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刘玲玲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他们二人分别从自身专业角度谈及了对MOOC课程的见解。

  郑莉告诉我们:“传统课堂和在线学习看起来好像是场景上、学习方式上差别很大,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从老师准备课程内容到教学环境,首先是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规律和课程本身学科的规律来准备内容,多少学时比例分配实验等,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其实是一致的,只是载体不一致。其实我做网络教学很多年了,从92年进校我们就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那个时候虽然没有拍教学录像,但是全部的课件,学习系统,联系,都是学生在网上实现的,2000年以后,网上的录像越来越多了,至少我的课从04年开始全程录像就在校 园网上给学生用了,04年、11年我已经拍了两个版本了,今年我们又要更新一个新的版本。所以我对摄像机很熟悉,那就是我的学生。”

  “现在的在线学习对用户体验和学习规律研究的更多更深入了,课程都是完全符合学生在线学习的学习规律的在线课程,这跟教室直接使用的录像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在清华,教学节奏特别快,单位知识量特别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而在线课程中 每一个知识点讲解非常细致,每个知识又剪成小段,可以将看书与看录像结合,如 果还有问题可以通过论坛提问解决,在线课程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时暂停反复看或 者到论坛发问提问,更可以把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就是"私人定制"的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甚至每个学校的专业方向都不一样,清华的课不适 合其他某些学校,每个认真的大学老师都会针对自己的学生特点学校定位去为自 己的学生自己学校的培养方案去设计,不存在谁的课好水平高水平低。但是在制度比 较完善的情况下,有某几门课学校之间学分互认,也是很好地事情,美国很多学校之间是学分互认的,但是没有学校因此关门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最牛的老师,有自己的特色。”

  “在线学习是为那些工作忙业余学习没有时间没有条件进大学课堂的人准备的,尽量为他们安排一个讲解非常详细有助教及时辅导,能够有一个尽量直观地学习场景 课程,弥补他们没有时间走入大学课堂的不足,但是对于校内学生来说,当然是听自己老师的课最好了,现在大量课堂实录的在线课程没有亲切直接交流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想听MIT的课,飞过去成本太高了,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

  与郑莉老师意见不同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刘玲玲老师有这自己独特的见解:

“98、99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录制课程了,到现在已经很习惯了,其实MOOC其 实是大学体系传播知识的一种影响,将来大学互认学分以后,在线教育就可以极大地缩短学习时间,初高中就可以学大学的课程,除了社团活动和与人的交流,大学其实两年就可以完成了。有很大一部分基础课在线学习,就节约了很多的资源,但是线下的学习就更加珍贵了,面授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其次是对在职的人的影响,他们可以自由的学习,没有限制,这是一场革命,是对大学围墙的巨大冲击,就像电商对商场的影响。MOOC对老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优秀的老师录制在线课程,就有更多的老师会面临淘汰,就会打破现有的教师机制,很多的大学校长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对资源的重新配置,是需要学校做出变革的。”

 

五、专业制作团队相关负责人如何看待中国式MOOC?

  本次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单位是“过来人网站”。在“中国式MOOC”相关问题上的探讨中,本次邀请到网站CEO张有明与我们进行交流。张有明这样论述“中国式MOOC”:

  “MOOC从制作的角度来看,和常见的电大网院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它更象一部电影的做法。而所有这些做法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更好通过电视电影的手段和方法,更好的呈现一门课程。一个完整的MOOC团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项目经理、助教、志愿者、制作人、摄制团队、后期制作、运营人员;整个制作流程也很长,包括:选题、知识点设计、拍宣传片、集中摄制、后期制作、测试反馈、运营 数据;上课按周来算,每个课程一般有十周左右的时间,老师提前准备好内容,每个知识点用什么方式去拍,可以是实验室实景,也可以3D制作模型,可以有板书,也可以由配套测试题,对老师来说对着镜头讲跟对着课堂感觉是完全不同。和传统认为的老师直接把课堂的内容对着镜头读一遍有很大不同,老师为制作MOOC课程,平均一个小时的视频,至少要十倍到二十倍的时间做前期课程内容的准备,即使这个老师的课讲得已经非常熟了。”

  “对于经常被提到的MOOC课程完成率,Coursera完成率8%左右,其实已经挺高了。任何一个东西要看整个社会成本和产生的收益,一个大学的教授在为几十个学生讲课时,整个社会都在为他付出成本,这个运营成本其实非常高。一个大学的运营成本至少好几个亿,但是大学一年才能培养多少人?而互联网让社会资源和效益最大化,虽然完成率低,但其实所覆盖的人群是很广的,而且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继续迭代,付出的社会成本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线上学习都是学生自发的,时间反而更多,参与程度高,做纵向对比,用线上方式学习这种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可能比线下还好。每个学生的学习记录都有跟踪。我们今天要做的是,用MOOC这种方式提供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尝试形成一定的学科体系,然后会拓展到其他各个专业和领域,提供学位的线上教育体系。未来的大学学习可能有两部分,一半是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一半是线上的在线教学。"子欲立而先立人,子欲达而先达人", MOOC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力量,原来我们有机会帮助到千百万人。当我们为MOOC的发展感到兴奋的时候,我们也该默默感谢这些为教育,为在线教育身先士卒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先烈还是先驱,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2】教学微视频制作七大原则

微视频制作的要求

        无知识性错误,是微视频录制的底线性要求,知识性错误包括讲解错误(不规范)或者是书写错误(不规范)。

        视频学习需要学生观看,只有界面简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相符合的微视频,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微视频学习只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非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制作者要抓住“知识点”这一最基础的部分,而不要试图解决学生学习的全部问题。

 

 

 

 

 

 

 

 

 

 

 

 

 

 

 

 

微视频制作易出现的问题

1.内容过多。有的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将课堂上45分钟要讲解的内容压缩成15分钟内的视频讲解。

2.节奏过快。教师急着赶进度,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节奏,影响学习效果。

3. 太过正式。微视频的讲解强调教师语言亲和、和蔼,是一对一辅导或者指导的风格。

4.呈现不清。一是内容呈现不清楚,屏幕上内容过多,学生看不清楚;二是呈现的思路不清,尤其是数学的讲解,解题步骤应一步步地呈现,而不能瞬间呈现几个步骤,造成思维的跳跃。

5.讲解不明。一是讲述的冗余信息多,不利于学生抓住学习要点;二是录制声音过小,学生听起来费力。

6. 分散注意。视频的制作,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考虑,避免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7. 广告植入。教学微视频不能植入商业广告;有些广告(如垃圾食品等)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微视频制作的原则

1.知识点明确。制作微视频时,尽可能细化各知识点,短小精悍,讲解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

2.即时反馈原则。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或一个微视频学完之后,要让学生完成与该知识点相关的进阶作业,监测和矫正学生学习的情况。

3. 指导而非教导。教师在微视频中讲解学习内容时,其身份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语言要生动、有亲和力。 

4. 留有余地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另一方面,教师要给自己在课堂讨论上留有余地。

5. 考虑学科特点。数学,重在展示思路;英语和语文,重在语法讲解、词汇识记;理化生,重在实验演示、原理讲解以及绘图、图片;体音美书法,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6.积极反应原则。可以设计“满十进一”的程序,让学生处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学习状态。

7. 关注整体的原则。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必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可能受到的其他影响。

 

 

13】适合中学生的MOOCs网站推荐!

不要以为,MOOCs都是大学的课程;不要以为,MOOCs只适合想提前学大学知识的中学生学习;不要以为,MOOCs只有Coursera,edX,Udacity等大型公开课网站。

虽然MOOCs是“大型在线公开课”,但我觉得还是可以有更广泛的概念,只要是免费的、优秀的、公开课程都应该涵盖吧!= =不废话,下面推荐一些我认为适合高中生(或初中生),学习的公开课网站或课程(C站、X站、U站、学堂在线上面也有很多适合中学生学习的课程,这里就不提了)

---------------------------------------------

No.1 Khan Academy

 

渠道:可汗学院最早是在网易公开课上面知道的,网易上面的可汗学院视频专区大部分是有中文字幕的课程。

面向:从小学到高中

内容:包括数学、科学、经济、人文、计算机等等

形式:视频教学、在线练习(数学)、知识地图(如上图)

特点:可汗学院做的最好的是数学教学,有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网络、对应教学视频,620个知识点,有配套练习。并且有很好的反馈体系,表现在,你做了练习,你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自动变化,知识点网格上面的蓝色越深掌握的越好。

定位:比较系统,内容全面,适合自学。

其他:可汗学院和网易应该是合作关系,可汗学院上面的中文字幕不是很系统,不全有,更多的是繁体字幕。

----------------------------------------------------------

No.2 shareyoucan项目

渠道:最早是在相对论吧看了PengTitus的<相对论>教学视频,感觉非常好

面向:中学生(理科?)

内容:PengTitus认为步入大学前应该掌握的大部分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医学

形式:视频教学

推荐:(引用自人人网宋础良《致命的自负和万门大学的可能出路》

大约三年时间内,Pengtitus建立的完整自洽的课程有:变分法、狭义相对论和完整的高中数学(复数、数列、初等函数、圆锥曲线、三角函数和初等微积分)。其中,高中数学课程在我高一时候陆续推出,其课程的难度和广度都是完整覆盖且高于大陆的标准高中教材,在那一阶段借助于它我温习了整个的高中数学。除了具体的知识之外,他对我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何为核心竞争力,而这影响了我之后的整个学习生涯。举一点为例:他反复强调要用软件代替低效的重复人工,具体的计算是不重要的(当然,这可能会影响高中习题的错误率和解题速度,但我相信一个有脑子的人是能自己需要把握好平衡的)。更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见他的视频。这一点现在看来可能是trivial的,但对于一个初二的整日停留在无尽的繁琐运算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定位:比较系统、内容比较全面、适合自学

其他:里面列出的网站链接也很棒!

---------------------------------------------

No.3 Crash Course 系列(youtube频道链接)

渠道:最早是在网易公开课《十分钟生物学》

面向:大众- - 我认为很适合中学生

内容:心理学、美国历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文学、世界历史

形式:有趣的教学视频

定位:非常有趣、视频语速很快、已经翻译的可以在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找到,适合辅助学习

其他:这里有合作翻译项目,目前我们在翻译化学----不过很慢啦,有兴趣联系

--------------------------------------------------------

No.4 英国皇家科学院-元素周期表

 

内容:关于元素周期表各种信息

形式:包括简介、视频、音频、还有非常有趣的状态温度变化表

定位:推荐中学生,辅助化学学习,有一点,需要较好的英语水平

---------------------------------------------

No.5 诺丁汉大学 - 元素周期表(注意还有一些物理内容

 

 

渠道:最早我是在网易公开课接触到诺丁汉大学《元素周期表》

内容:元素周期表、物理

形式:科普小视频

定位:推荐中学生,拓展化学物理学习

其他:翻译的内容较少,我们才开始翻译了一些视频,有兴趣翻译欢迎联系我们

---------------------------------------------

No.6 高中物理概念廊

 

 

渠道:这是港大物理教授做的网站,误打误撞进去的

内容:高中物理

形式:物理概念PDF,物理模拟小程式等

定位:课后参考,甚至是物理竞赛学习辅助都是很好的啦!! 特别是里面的基础概念,好多本科物理的铜须都不一定清楚= =

---------------------------------------------

No.7 弗吉尼亚大学-世界地区

 

渠道:最早也是在网易公开课看到全部翻译完的《世界地区》课程

内容:政治历史地理

面向:大众,任何感兴趣的人

形式:有趣课程视频、同款游戏、漫画

定位:我觉得不管文科理科生都很推荐,作为常识,或者基本应该了解的东西

其他:网易的视频和网站上面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清晰度差一些,这里面的国家领导人界面很赞!!

 

---------------------------------------------

其他参考:

1World Science U - 可以学相对论等简单的课程,最近有一个介绍帖

《和弦理论物理学家Brian Greene学习理论物理》

2万门大学 - 一些快速课程,用来了解大致内容

3汉水丑生新浪博客 - 高中生物老师免费教学视频(大部分免费)

(这个适合应试真的非常适合。。。。由于我自己看过部分,本着也许有用也列上来了)

 

 

14】暑期作业

     1、学习了上面关于“微课程”的内容,想必您也想试一试吧。请利用手边的拍摄工具(手机、相机、DV机、电脑摄像头等)拍录一段关于您本学科知识的“微课程”,时长为1015分钟。暑期校本培训前用U盘拷贝到办公室来。我们将进行评比,选出各级水平的“微课堂”进行奖励。

     2、请写一篇关于学习“微课堂”知识以及拍录“微课堂”之后的心得体会,我们将邀请老师在暑期培训时进行交流,字数不少于1500字。

     3、请根据本教研组组长要求,利用暑期阅读一本书籍,并完成各组相应的读书要求。开学时,各教研组长进行评比,将优秀读书心得和评比结果报办公室。办公室将对此项暑期作业进行总结。

(责任编辑:滨湖办公室)
------分隔线----------------------------
热门文章